花期控制是指人工改变植物自然花期的技术。利用花期控制可使各种花卉在四季均衡开花,在节日供应各种不时之花,使不同花期的花卉在同一时期开放,还可使花期不遇的杂交亲本同时开花,对于提高花卉的观赏、展览功能和植物育种工作,都有重要意义。花期控制的方法主要有6种。
1. 生长期控制法:
在花卉栽培中可以通过控制播种期、种植期、萌芽期、上盆期等来控制花期。一般早播种、早栽种的花卉植物开花早。如四季秋海棠播种后12~14周即可开花;风信子、水仙的花芽分化完成后,冬季水养的视觉先后就决定其开花时间的先后。根据这一原则,通常采取分批种植、分批播种的方法来达到分批开花、分期应用的目的。如万寿菊春播可用于“五一”布置花坛;夏播可在“十一”期间应用。唐菖蒲于3月栽种可6月开花,7月栽种10月开花,因此,唐菖蒲、百合等一年四季都有花上市
2. 光照处理法:
光照处理法主要包括缩短关照时间、延长关照时间、控制关照强度、昼夜颠倒处理以及用人工关照中断黑夜等。例如,栽培中常在花卉之后做部分遮阴处理,以减弱光照强度,达到延长开花期的目的,如香石竹、月季、茉莉等
3. 温度控制法:
温度调控法包括提高温度和降低温度两种。
对于冬性花卉,春季开花的低温温室花卉,原产暖温带和热带、亚热带的性喜温暖的花卉以及经过低温休眠的露地花卉,通常采用提高环境温度的方法来加速生长,从而使花期提前。对于各种耐寒性花卉、阴性宿根花卉、球根花卉以及木本花卉,可以在春季回暖之前对尚未解除休眠的花卉给予1~4℃的低温处理,则可延长花期。此外,为了延长开花期,在花蕾形成或初开时,给予低温处理,可推迟开花并延长开花期。一般常用的处理温度有5、10和12℃。
4. 水肥控制法:
对于具有经常开花习性的花卉来说,若在开花末期及时剪除残花败叶,并施肥给水,就可延缓衰老,促进再度开花,从而延长观赏期,如高山积雪、凤仙花、一串红等。但一定要注意所施用肥料的配比适宜。
5.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法:
这是一种新型的花期调节手段。在花卉栽培中应用较多、效果较好的是赤霉素、矮壮素、乙烯利等。例如,牡丹、芍药,用500~1000克的赤霉素点浸其休眠芽,可以促进萌发,几天即可萌发。若将赤霉素点在花蕾上还可增强花蕾的生长势,使花朵增大,并有利于第二次开花。
6. 采用机械处理等栽培措施控制法:
在花卉栽培中也常用摘心、打钉、摘蕾、摘叶、抹芽、修剪、环割、嫁接等措施来控制花卉生长速度,对花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作用。如一串红、万寿菊、大丽花、孔雀草、矮牵牛等,在栽培直径中常用摘心或摘除嫩茎等机械处理方式来延缓开花,也有利于提高开花品质。